犍陀罗佛像:矛盾面相背后的艺术密码
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的这尊犍陀罗佛像,以其别具一格的面部表情处理,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观众。佛像右眼低垂,恰似莲瓣轻合,那慈悲之意仿若春水,悠悠浸润着世间众生;而左眼却微微上挑,隐隐有雷霆威仪蓄势待发,仿佛随时可降下佛法,惩恶扬善。
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的这尊犍陀罗佛像,以其别具一格的面部表情处理,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观众。佛像右眼低垂,恰似莲瓣轻合,那慈悲之意仿若春水,悠悠浸润着世间众生;而左眼却微微上挑,隐隐有雷霆威仪蓄势待发,仿佛随时可降下佛法,惩恶扬善。
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尊犍陀罗佛像,以其极为独特的面部表情震撼着每一位观众:右眼低垂,犹如莲瓣轻合,流转出慈悲如水的温柔;左眼却微微上挑,仿佛蕴藏雷霆之势,显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。这种既矛盾又和谐的表情,不仅是艺术的精妙表现,更承载着深厚的宗教象征与时代文
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向西北驱车半小时,一片古老的废墟静静矗立,这便是塔克西拉(Taxila)遗址。这座集居住建筑与宗教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,始建于约3000年前,在长达千年的时光里,始终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文明中心之一。
麦积山石窟1600年前的“东方微笑”,特指北魏时期开凿的133窟“微笑的小沙弥”造像——这尊高约1.2米的泥塑弟子像,嘴角微扬、眼含柔光,打破了早期佛教造像“庄严肃穆”的神性定式,以极具世俗温度的笑容,成为中国石窟艺术“佛教中国化”的标志性符号。这抹微笑的“玄
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,从阿育王时期开始,佛教逐步向全印度乃至周边国家传播(斯里兰卡、克什米尔)。公元前324年,阿育王统一印度、建立印度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——孔雀王朝。他认识到佛教对于统一的政治的意义,因此极力扶持佛教事业、向僧侣布施及
丝绸之路沿线,除敦煌外,新疆是我国另一个留存有丰富古代绘画遗迹的地区。从公元一世纪起,佛教渐次传入葱岭以西、玉门阳关以东的西域之地,延续千余年之久,造就了辉煌一时的佛教文化艺术。在鄯善、于阗、龟兹、高昌等古西域邦国之地,至今散布着多个古代寺窟壁画遗址。它们因自
在喧嚣日常与耀眼珠宝之间,许路佳始终为自己保留着一方静谧的精神天地——他是珠宝业企业家,也是一位热爱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家、心言堂主理人。
鹊尾炉是中国古代佛教的行香法器之一, 始见于南北朝,王琰《 冥祥记》载有“费崇先少信佛法,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”。这种香炉采用杯形香斗,手柄前端铆入香斗,尾端下折,通称“长柄香炉”,或简称“柄香炉”。据考古发现,佛教行香法器始见于公元前 1 世纪前后中亚犍陀罗地
犍陀罗,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,但提到丝绸之路和佛教艺术时又总能找到它的踪影。这个诞生于南亚西北部地区的文明,“谜团”可不少:明明诞生于南亚,出土的塑像有着一张更像希腊罗马人样貌的脸庞;许多文物的收藏地,竟然是离出土地数千公里之外的旅顺博物馆……
这个5月,由浙江大学主办的“莲开八方:犍陀罗艺术与亚洲文明”主题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,150余件犍陀罗及其它亚洲文明艺术精品,为你揭秘由西亚波斯艺术、欧洲希腊罗马艺术和南亚印度艺术碰撞和交融而成的犍陀罗艺术,如何诠释不同文明间交流对话、和谐共生、
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以来人类交流所形成且贯通整个欧亚大陆,一直连接到非洲、埃及的世界最长陆路。但这只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算起,实际上丝绸之路远远不止两千多年的历史,它与人类的起源、早期人类的交流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根据后来披露的战线报告分析,这架波音787-9飞越交战区时,印巴双方已经在这片区域处于战时状态,双方的战机已经发动,随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种事件。
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,紫禁城内建立起了博物馆,曾经的皇家殿宇以崭新身份向公众开放;1987年12月,故宫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保护好、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成为故宫人的神圣使命和共同责任。